穿過石硤尾下午的街道,靜謐得能聽到間歇響起的衣車聲。這裡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地下一層,時裝設計師 @singchin_lo 在此經歷了十個寒暑。與他一起度過的,還有這間香港已經為數不多的板房。命運總會將相似的人放到一起,同樣在潮流時尚產業工作十數載的 @ronniec ,由紙本媒體記者做到潮流電商平台。現在,他們同是服裝品牌 @service engineered Wear 的主理人,繼續做著他們熱愛已久的事。
最初的時候

「大約是10年前,當時還是記者身份的我有幸採訪了Singchin,他那時已經是時裝設計師,就是這樣結識的。」Ronnie說10年以來其實兩人都甚少聯絡,直至疫情初期的一次拍攝工作,他又來到石硤尾附近。「剛好因為工作需要借用了Singchin的場地,我們就再次談起大家的近況。」疫情的爆發令人們多了留在家中,多了思考自我的機會。「之後我就約他到茶餐廳,談一起做品牌的想法。」
理念

坐言起行、說做就做。「沒想那麼多計劃的,想起也覺得自己很年輕,哈哈!」Singchin為品牌設計的第一件單品正正是給Ronnie太太的花店用。「是一條花店的工作用圍裙,因為我們的品牌理念是為服務而生的工作服。」Ronnie則負責品牌的市場策劃,為發展定立方向及提供意念。提起品牌以預訂為主的購買方式,兩人表示這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品牌理念。「我做了十多年的時裝,發現這個世界太多衫了,我經常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造這麼多出來,有沒有這個需要呢?」談起製衣,兩人有自己的一套看法,而這套看法就實踐在了品牌的執行與設計上:盡量以設計減少布料的浪費,用盡每一匹布。按照客人所需要的數量進行生產,只造少量現貨給先前未能成功預訂的客人。
特別之處

同樣的意念亦反映在品牌的發展路程上。比起每一季出一個系列這樣的潮流品牌慣常做法,service engineered Wear 以一件件的形式推出。根據當時香港的天氣、溫度決定選用何種物料、剪裁,然後每一件都吸取上一件的教訓,每一件都希望比上一件更好。這樣的做法保持了生產上的彈性,亦能夠貼時地照顧到香港用家的需求。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位置,是人手印刷的品牌標籤。「想加入一點人性化的元素,所以就有了這個小手作一樣的步驟。」品牌標籤上的尺寸、布料成分等資料都是人手印上。由石硤尾板房直接縫製的產品更會印上 「Made in Shek Kip Mei」的字樣。
石硤尾自家板房

「能夠在香港本地製造的,我們會盡量在這個板房造,除非貨量比較大,板房幾位同事負擔不了,我們就會委託外面的工廠生產。」對於香港品牌的定義,兩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取得平衡,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追求本地製造。「需要面對的現實是香港現在確實缺乏完整的服裝生產工業,硬是要在香港製造的話成本必然會上升,而且技術亦很難比外面的工廠好。始終外面的工廠擁有更先進和大規模的生產線,到頭來高昂的成本只會轉嫁予消費者,我們反而認為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做法。」他們所堅信的香港品牌,是因應香港消費者的需求而設計,然後將力所能及的部分在香港本地完成,「Made in Shek Kip Mei」就是他們作為本地品牌的堅持。
關於創立香港品牌

「倪匡說過,社會進步源於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,所以不要聽我們的話。」在行業中沉浸十多年的兩人寄語年輕一代,想做品牌就不要盲目聽從上一代的所謂「寄語」。「跟隨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,相信自己之餘還必須克服過程中的困難。」Singchin認為現在這一代的年輕人比自己這輩更加出色,因為生於資訊極度流通的時代,所知所學都比上一代的人更加自由和開放。「我反而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寄語我們,大家互相學習和尊重對方,這樣才是社會發展最為理想的狀態。」
完整訪問影片請移步到HotCat Youtube channel:
service engineered Wear
Concept by seW
Designed by Workshop Studio
You create the world.
